医疗救治、社区管理、物资保障……聚焦重点人群,最大程度保护群众健康安全
在当前疫情防控新形势下,安亭镇将防疫工作重点由“防感染”转为“保健康、防重症、防死亡”。由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职能部门为组员的医疗救治指挥领导小组,下设8个专项工作组,在社区管理、医疗救治、疫苗接种、物资保障、信息数据、宣传科普、工作督导、社会维稳等方面,进一步强化医疗救治力量和资源储备,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医疗救治
加强医疗资源储备调配,把特殊群体健康安全放在首位
“家门口也能配上药,不用去医院发热门诊排长队了。”家住红梅社区的张阿姨,刚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好发烧药,把这个信息告诉了邻居。安亭镇在3家卫生服务中心发热哨点诊室的基础上,在卫生服务站新增了多个“临时发热诊疗留观区”,承担发热患者的甄别、筛查、诊疗与转诊,方便居民看病就医,有效缓解了医院发热门诊的就诊压力。
“孩子不在身边,我们老俩口去医院不方便,打了120,医生说我们情况不紧急,镇里就派车送我们去了医院。”家住昌吉东路社区的一对老夫妻谈起前几天的就诊经历,对转运专班赞不绝口。12月21日起,安亭镇成立非急救转运专班,配备7辆转运车,24小时待命,作为120急救中心的增补力量,为“非急救”类患者就医保驾护航。目前已完成30单送医任务。
当前,安亭镇把老年人、孕产妇、重病患者等特殊群体的医疗救治放在首位,加强医疗资源储备调配,强化市级医院紧密联动及与社区卫生中心上下联动、双向转诊机制。加强防护物资、床位、设施设备、人员等资源储备,提升危急重症、疑难复杂疾病等医疗救治能力。做好区域内居民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社区转诊患者收治,培训和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推进辖区内医疗卫生资源整合,指导落实居家中医药干预指引。建立与区级医疗机构的联系渠道,确保重症患者及时得到救治,减少重症率和死亡率。
社区关爱
空巢独居老人、基础病患者、孕产妇、血液透析、肿瘤放化疗者
让老人们在寒冷的冬天安全、准时地吃上饭,是村居工作者牵挂的事。在老年人口较多的红梅社区,每天需要送上门的助老餐有40份。社区送餐员发烧无法上岗后,居委会的工作人员主动轮番上岗,利用午饭时间为老人们上门送餐。送餐的同时,社工们借机和老人聊天,嘘寒问暖,及时掌握所有独居、纯老家庭的最新近况,第一时间为他们提供生活、就医等服务。今年以来,安亭镇加快推进助老送餐服务,及时向各村居收集独老、纯老、孤老的相关信息,现阶段共为全镇38个村居、40个助餐点、600多名老人提供助老餐。
助老餐
全镇每个村居开展摸底排查,梳理空巢独居老人、基础疾病患者、孕产妇、血液透析、肿瘤放化疗者等重点人群底数,与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有效联动,做好基本医疗服务,开展健康教育科普,做好心理支持。社区“三人小组”对染疫后居家隔离人员做好必要的生活、医药保障与关爱服务。对困难人群重点做好生活物资、就医配药等生活服务保障,跟踪病情发展趋势,有危重症情况,立即上报并协助送医。
疫苗接种
加快“应种尽种”,为脆弱人群建起安全屏障
“因为有高血压糖尿病,一直不敢打疫苗。这几天看到身边的老人,越是有基础病的感染了越危险。”“是啊是啊,所以家里人商量,疫苗还是要打,多一层保护,放心一点。”在黄渡卫生附中心,几位刚接种疫苗的老人正在聊天。
加快疫苗接种,就是和病毒赛跑。最近一阶段,来卫生服务中心接种疫苗的人数明显增加。全镇村居持续加强宣传,加快推进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疫苗接种。福利院、敬老院、护理院等机构,也在加大宣传和排摸力度,落实“应种尽种”。同时,在满足接种条件的感染高风险人群、60岁以上老年人群、具有较严重基础性疾病人群和免疫力低下人群中,已经开展第四针接种。
为全力推进疫苗接种,近日,黄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各村居委携手,开设“疫苗小分队”进村居、进养老院等专场,为特殊人群提供上门接种服务。“疫苗小分队”根据接种需求量及时调整接种时间,增设接种点位,同时考虑到冬季老年人穿衣较多、行动不便等情况延长接种时间,确保每一位老人得到安全周到的服务。外出不便的特殊人群,经村居上报登记和家庭医生健康评估后,可由““疫苗小分队”上门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