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枪换喷枪,“大白”里的一抹“火焰蓝”
4月起,上海疫情防控阻击战进入紧要关头,嘉定区消防救援支队安亭站的“蓝朋友”们主动请缨,向“疫”前行,积极投身各集中隔离点驻防,日夜奔赴在疫情防控最前沿。他们当中,有长期奋战在灭火救援一线岗位的业务骨干,也有刚入职不久的“00后”新“蓝”,他们用坚毅勇敢,守护着居民们的安全。
“疫往无前”
“蓝朋友”变身“大白哥”
在面积近15000平方米的某集中隔离收治点,安亭消防救援站的8名消防员负责每天的消杀工作。消防员王啟钞去年刚刚成为一名消防员,每天训练都和水枪打交道,最近背的消杀喷雾机50斤重,跟平时背的空气呼吸器差不多。他说:“消杀跟灭火一样,都要足够的毅力和细心,十足的专注度,确保角角落落都消杀到位。”他还打趣说,平时负重登楼的训练派上了用场,大白比灭火战斗服还轻便一些。
消杀工作不仅是体力活,更是技术活,消防员们每天都坚持用最严格的标准执行任务,把“消防严谨”代入消杀工作,确保不遗漏、无死角。“尽管每天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从早湿到晚,但一想到只要再细致一点,都会多一份安心。” 安亭站副站长周辉笑着说。
通宵达旦,点亮 “平安灯”
不是医者,却穿着防护服戴着护目镜;不是教师,却拿起教具走上讲台。季辛德是嘉定区消防救援支队安亭站副站长,曾获评“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4月份开始,他和队友来到F1方舱负责驻防保卫工作。这个方舱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由80个大小不一的帐篷和300多个集装箱组成,设计床位数13000余张。
季辛德告诉记者,他们一直住在集装箱里,驻防任务是对方舱内消防设施进行巡检,确保不留一处安全隐患。每班4小时,不间断地对安全疏散指示牌、消防器材等开展全方位安全检查,同时提醒相关负责人加固防汛措施,配足配齐消防器材,并现场督促整改发现的安全隐患。队员们每天的运动步数超过2万,“老季啊,这样下去,我们这不是每天占领‘封面’吗!” 一同巡检的队员开玩笑说。除了安全巡查,季辛德还负责对驻地的保安、保洁进行岗前消防安全培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因为需要,所以“疫无反顾”
民生之事无小事,一枝一叶关真情。5月初的一个上午,安亭消防救援站接到了一通求助电话,“我刚才下楼做核酸,忘记带钥匙了,能不能帮我开开锁!”打电话的尚先生又懊恼又焦急,“外面的开锁匠进不来,只能求助消防员了!”安亭消防救援站副站长邵刘忠和队员来到现场,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先对破拆工具进行消杀,在尽量保证门和门锁完好性的前提下,两人经过多次尝试,终于打开了房门。临走时,邵刘忠提醒尚先生:“每次出门前,要检查钥匙、水电和煤气设备,尤其是炉灶,千万不要忘记啦!”
静态管理期间,有一些车辆因道路管制无法驶离安亭,气温升高,引来了马蜂在车内筑巢。疫情管控期间,消防员们还在后备箱里摘除了一个马蜂窝。“马蜂窝摘了不少,这种情况还是第一次碰到。”邵刘忠和队员接到求助,一个拳头大小的马蜂窝盘踞在一辆机动车的后备箱里,几只马蜂还在飞进飞出。队员做好个人安全防护后,半身躺进后备箱里,将马蜂窝摘下后装入麻袋,随后用杀虫剂对后备箱进行喷洒,清除残余的马蜂。
汛期将至,为全面提高消防救援人员对水域救援的应急处置能力,安亭消防救援站每日开展水域和日常救援训练。训练主要围绕个人水域防护装备、舟艇运行、水中上船、翻船扶正、抛投器训练等项目,训练过程中,针对水域救援难度大、危险系数高、技术要求严的特点,消防员们认真学习操作技巧,对冲锋舟前行、转弯、停靠和运送被困人员等进行模拟操作练习。“随时做好应对汛期的救援准备,操作熟练度越高,市民更安全、更放心!” 救援站站长赵兴瑜边指挥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