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天天爱看的小报,居民却盼着它早点停刊

今天做抗原还是核酸?小区有没有新增病例?保供平台和团购渠道有没有更新?……这一个个问题,是宅家居民每天最关心的“灵魂之问”。为了让居民们“明明白白每一天”,安亭镇莱英郡小区的几位居民合办了一份“莱英郡抗疫简报”,连续在居民微信群里转发“走红”。及时详细透明的信息,回应了大家最关切的问题,让居民的抗疫生活更加踏实安心。

简明扼要,一看就明白

“全体居民9点前完成抗原检测,并上传结果”,“小区配药由志愿者孙敬雪负责微信群汇总,由孙燕云负责线下配药”,“今日团购信息:311猪肉团、231纸巾团、219尚优超市和365钱大妈……”,“我们小区目前是防范区,大家一起努力,继续保持!”阅读这份简报,发现其中的内容实用丰富,而且设计简洁明了。

98f04db0b65e49d28673f02cc767d3af.png

简报始终围绕疫情防控这个主题展开,发布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资采购、求医配药、防疫手势等实用信息,及时更新内容,很受居民欢迎。“看了几期简报后,我发现制作者很用心地给我们‘敲黑板、划重点’,既有抗原自测的提示,也有社区团购的信息,还有涉及防范区的注意事项,都是实实在在的干货。”居民陆先生赞不绝口。

自4月17日起,“莱英郡防疫简报”已连续发布了10余期,防疫形势、重要提示、暖心故事,居民们只要浏览一遍简报,小区当天的防疫重点和生活资讯了然于心。“天天宅家,连今天是几号星期几都不记得了。自从有了小报,每天过得明明白白,看过心里就有底了。现在每天起床,第一件事情就是等着看它。”居民老刘笑着说。
主创班底,党员挑大梁

“莱英郡抗疫简报”的主创者赵劲松是一位党员,也是一名志愿者。提起办报的初衷,她说:“每天的防疫大事可以看大媒体,可居民身边的防疫细节往往只能从各个群的消息中拼凑,有时候传着传着还变了味。为了让信息更加透明及时完整,我和几位居民就共同商量出一份小报。”

1589d9becaf84d53a85881dcbb67b609.png

赵劲松曾在电视台从事新闻工作,“媒体老将”的招牌一打,业委会主任李明和另两位居民李莉、陈凤琴都来帮忙。“我们分了工,有记录防疫政策的,有收集志愿者素材的,有对接团购、配药信息的,每晚我们还开‘编前会’,讨论次日上午发布的内容,还会根据居民的合理建议调整内容和版式。”赵劲松介绍,有时大家为了选题内容、宣传措辞也会有些分歧,但是最终都能从大局出发统一意见,突出正能量。

几位创作者都是小区业主,对小区的情况比较了解,知道居民们目前最关心什么。为了让简报信息准确及时地推送到居民,赵劲松每天会花两个小时编辑校对,空余时间还会去其他的志愿者岗位报到。“传播正能量,全力守护家园,这些都是党员的职责。尤其是看到身边这些优秀的志愿者,他们的故事写也写不完,简报每天都有新鲜感人的画面,大家看了也更能感受到社区的温度。”赵劲松动情地说。

42c2b45a9b27449283f6ad7224e6207f.png

“志愿者的辛苦付出,要让所有人看见!”

莱英郡归属莱英社区居委会管辖,居委会办公地点在小区外几百米,为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流动,很多工作只能采用线上布置的方式进行。莱英社区党支部书记田斌介绍,从封闭管理开始,工作人员就住进了办公室,24小时轮流值班,因为人手不足,很多消息来不及整理汇总,往往是收到就转发。“确实有点碎片化,最近工作量太大了,一轮轮抗原自测、为居民们运送物资,有时实在是分身乏术。”

“田书记放心,请相信我们志愿者!”身为小区业委会主任,李明主动拉起了一支志愿者队伍。信息排查、核酸检测支持、巡逻值守、运送物资、照顾困难人群,小区里每一件事都离不开志愿者的付出,这些感人的镜头也一一被记录到“莱英郡抗疫简报”中。

5d81de97a9c24aac940b79b39afd4659.png

“224号章阿姨、192号孙阿姨为大家配药服务至深夜22点,认真细致,急人所难,确保病人第一时间拿到药品”“由于雨大、住户分散,138号志愿者用了2个多小时将牛奶送达团购居民家中”“225号小女孩今天过生日,140号志愿者用家里有限的材料做了一个蛋糕,圆了孩子的梦……”几句简短却温暖的文字,记录着每位志愿者为防疫付出的点滴。“我们小区至今一直‘无阳’,这离不开每位志愿者的努力,他们中有租客,有老兵,有助残员,哪一位不是日行两万步?脱下防护服的那一刻,哪一位不是大汗淋漓?”李明说。

看了简报中的防疫信息和邻里互助的故事,报名参加志愿者团队的居民从最初10余人发展到如今60人。李明介绍:“疫情前,邻里之间或许每天擦肩而过,却并不相识,如今有了共同抗疫的经历,大家彼此更加了解,有的还成为了朋友。”

7fc96958e3bb4828b3d3369d00751a6a.png

采访结束前,几位创作者平静地表示,随着疫情的好转,这份小报迟早会退出舞台,“我们盼着它早点停刊,又很留恋它给我们的陪伴,希望它成为小区居民的共同回忆,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彼此难忘的经历。”最后,赵劲松还调皮地说:“没准以后可以换一个名字,继续办下去!”

来源:上海嘉定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2-05-07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