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速达,防交叉,专车送,看这个社区防疫便民“三锦囊”
封控期间,生活物资如何快速送到居民手中,紧急就医需求如何获得保障,是各个村居的心头大事。在安亭镇安景社区,居委会、物业、业委会与居民一起开动脑筋,组建统计、配送专班小组,增设“保医”专员,创新防疫举措,“三驾马车”齐发力,通力配合,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同时,确保物资快速送达、就医需求不受阻。
专班小组上线,确保物资“极速达”
每天夜里10点,志愿者王施维准时往“社区蔬菜统计群”里下发隔日订购的“菜单”。“4月24、25日有米面油蛋,请大家发往各个楼栋群,统计购买需求。”王施维是统计小组的“小队长”,管理着由各个楼栋“统计专员”组成的40多人工作小组。
随着保供单位“白名单”不断增加,为居民提供的“菜单”也愈加丰富。王施维介绍,每天的订单量在100~200单,这对统计工作的精准细致有很高的要求,“比如,一套房子里可能住了多名独立的住户,但统计时他们登记的门牌号是一样的。我们要一对一沟通确认,是否有重复登记。生活物资缺一份,居民的生活就会受影响,但多了也会造成浪费。”
菜配齐了,如何快速配送上门?在业委会成员左金平看来,社区志愿者招之即战,用之不竭,“我们召集了130名志愿者,光配送队伍就有30多人。”卸货、清点、驾车、送货,志愿者们一呼百应、抢抓时间,确保了居民的“菜篮子”“米袋子”不受影响。
配送队伍中也不乏迎难而上的“奋勇者”。不久前,小区某楼栋因出现确诊病例实行“7+7”封闭管理。在大家谈“阳”色变的时候,志愿者谢法宏与另外3名“男将”主动请缨,上门为封控楼栋的居民送物资。“14天里一共送了5次,每次耗时1-2小时。”回忆起配送经历,谢法宏坦言:“总要有人挺身而出,做好防护和消杀,就不怕。”居民的积极回馈给了他很大的勇气,“我们穿着大白上门送货,阳台上的居民都在向我们高呼加油、谢谢。那一刻我很感动,浑身充满了力量,觉得自己做的事情非常有价值。”
创新防疫举措,外卖快递“防交叉”
4月22日下午,记者在曹安景林苑小区门口看到,一些外卖小哥正在向志愿者出示24小时核酸阴性证明。快递员、配送员是城市保供的重要力量,同时,因为流动性大,也是高风险岗位人群。左金平介绍,“快递小哥很辛苦,同时他们的健康安全也关系到千家万户。管得严一点,对大家都好!”
4月19日,在小区即将从封控区“降级”为管控区之前,居委会、业委会、物业连夜召开会议,商讨如何守牢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除了防止配送员带“疫”送单,小区还增设了快递消杀的缓冲地带。“居民的团购量越来越大,虽然管控区要求‘足不出小区’,但是快递都集中到了小区门口。”居委会主任金亮霞介绍,在快递扎堆的情况下,为了防止个别快递成为消杀的“漏网之鱼”,居委会、物业、业委会共同决定将快递的接收地址外移到小区大门100米外的曹安公路的入口处。
“现在物资在入口处卸货,完成消杀、静置后,再统一配送到小区门口,这样可以最大限度避免交叉感染。”物业工作人员说。
配置“保医”专员,危重病人“专车送”
谢法宏除了配送物资,还是“保医”专员。金亮霞介绍,社区内有需要定期血透、化疗的居民和待产孕妇,居委会特设“保医”专员,作为镇“保医”专班之外的补充力量,随时服务居民的紧急就医。
4月22日下午,居民周女士照常坐上谢法宏驾驶的“专车”,前往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嘉定分院接受核酸检测,为第二天的入院血透做准备。周女士需要每隔一日凭24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进行血透治疗,因此一天做核酸,一天做血透,天天跑医院。“镇级‘保医’专车覆盖人群较大,可能出现‘赶不上车’的特殊情况。这时候就由我们的‘保医’专员来接送。”社工王叶夏说。
居民韩女士患癌的母亲也在保医专员的帮助下及时接受了化疗。据了解,受疫情影响韩女士的母亲无法照计划在原来的医院化疗。谢法宏带着母女二人辗转了多家医院,最终才找到合适的。4月11日,韩女士的母亲在肿瘤医院顺利完成了治疗。谢法宏还“加急”帮韩女士母女订购了一份牛肉,再自掏腰包赠送了两份蔬菜包。“危重病人的膳食营养至关重要,应该优先照顾。谁都有碰上难处的时候,大家相帮,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谢法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