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党员!” 为守护这片“嘉”园,他们化身板报编辑、调度员……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广大党员积极响应,主动担当,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众志成城,构筑起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红色屏障”。

小区里的“黑板报总编”

3月28日中午,沁乐小区居民陈富林准时出现在他的“工作室”。在小区南北主干道的睦邻点——“楼道驿站”,一块1平方米的小黑板上,记载着老陈新制作的黑板报:“……请广大居民不要焦虑,不要抢购……同时,请大家关心好身边的老人,尤其是独居老人……”

49161a3b544a4103b9263a05c8e8572d.png

老陈说,自己最近也看了一些物资保障和关心老人的新闻报道,就有感而发写了这些话。“希望老人们能多了解即将封控和做核酸的消息,希望大家多关心老年人的生活。”陈富林说。

1b210a9618e44ce4ad60dae3422d9e66.jpg

沁乐小区是农民动迁小区,很多老人没有智能手机,对外界信息了解不多。今年85岁的王阿婆一个人,平时喜欢来驿站坐坐,“看到老陈在这里发的通知,才知道过几天要封闭管控了。”

老陈是一名退休已10年的党员,2017年开始在“楼道驿站”写板报。从高血压防治的健康信息,到台风天提醒的紧急通知,他每周都会固定更新两至三次。用老陈的话说,“内容要新鲜,还得有时效性,最关键是要贴近老百姓。最近的板报内容聚焦疫情防控,几乎每天更新一次。在老陈的影响下,不少居民也成为宣传员,开始在自家的楼道中添置一块小黑板,告诉邻居们疫情防控的最新信息。

陈富林还主动请缨参与社区疫情防控的志愿工作。“退休不褪色”,在老陈看来,共产党员的身份永远没有退休的一天。“老同志有老同志的好处,认识的邻居多,更容易联系居民群众,只要生命不息,就要奉献不止。”

幕后的“调度员”

疫情防控下,生活物资采购成为市民关注的热点之一,在几天前的封闭管理期间,龚闵村村委会协调蔬菜合作社外出采购,保障了村民和外来人员米面粮油菜肉蛋供应充足。而在协调村民物资调配的过程中,还有一位“看不见”的“90后”村委会干部。

一大早,村民老张就接到了一通陌生电话声,“我是村里新来的小黄,我看你一直没回我消息,我就电话通知你,你买的胡萝卜和山药已经由志愿者送到活动室了,有空来拿。”这位“陌生人”黄晨君此时还在嘉定某隔离酒店做志愿者。

5a51014f7dff4c99a2600bb26d4380a6.jpg

黄晨君原是安亭社会福利院的工作人员,今年1月,组织上安排他去龚闵村工作,可人还没到村里报到,就接到了新任务:去浦东机场参加嘉定区第14批机场接运组。在接运组里,担任组长的小黄和另外6名伙伴一起,全天候、全流程做好入境人员闭环管理,将他们平安护送回“嘉”,安全送至指定的隔离酒店。小黄回忆,1月5日入驻浦东机场,至3月11日结束任务,转运组成员连续工作超过60天,连除夕夜也是在机场度过。

73606d2627bf49e084a86e44e94d02f1.jpg

小黄的“前方”任务刚完成,正按规定居家隔离观察,可家乡的疫情防控进入了关键时刻。3月14日深夜,村委会紧急联系小黄,询问他能否马上加入村里的疫情防控工作。村书记黄雅雅介绍,村委会人手紧张,无法时刻关注微信群内村民的需求并回复,所以需要有专人来做调度工作。“说实话,那时候小黄刚从浦东机场隔离回来,他还在休息中,我真是不好意思来找他,可他二话没说便接下了任务,居家办公。”黄雅雅说。

小黄介绍,自己所在的“物资保障”微信群里,有村干部、合作社负责人、购买物资的村民、分发物资的志愿者共140多人,而且小黄和绝大多数人都没怎么打过交道。尽管如此,小黄仍耐心地同村民们询问需要购买的物品,汇总后告诉合作社负责人,并安排志愿者在指定时间里转运物资,再通知村民们前来购买领取。小黄回忆,那几日每天至少要打50通电话,发的微信消息就更多了。他还调侃说,“自己感觉成了位临时的‘调度员’”。在全体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努力下,村民的生活必需品得到了保障。为感谢村里志愿者的付出,小黄还制作了一段视频表示感谢。

eebbb9d85e3e46bdbb60277e12816687.jpg

结束了14天的隔离期后,黄晨君就马上联系村委会,和大家一起准备即将到来的新一轮封闭管控。回忆2022年这变幻的三个月,小黄坦言的确很辛苦,特别是感觉亏欠了家人。“父母也没法在身边照顾,但我是一名党员,该顶住的时候我就得顶住!”

采访中,一个个冲在最前面,担当最重任的共产党员,令人感动。他们说得最多的话就是:“都是应该做的事,群众的需求在哪里,党员就应该出现在哪里。”这些“小事”“应该做的事”,正是一名名共产党员的日常。他们正用微光照亮微光,点燃战疫必胜的坚定信念!

来源:上海嘉定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2-04-03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