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一片蓝色的“世外桃源”
走进安亭农业生态园,翠绿欲滴的热带雨林和蔬菜大棚里,怎么点缀了蓝白相间的色彩?
近日,,上海市非遗项目安亭药斑布传承人柳玉成在这里搭建了一方靛蓝色的天地,安亭药斑布非遗传承基地正式成立,这里将室通过实物展示、操作体验、手工缝补等方式,让市民充分感悟非遗文化的魅力。
安亭药斑布是上海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诞生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柳玉成在安师附小、上海大学、上海工艺美院等学校建立了传承基地和校外研学点,在全市社区开展体验课程,推广药斑布文化。如何把富有特色的印染工艺呈现给更多的市民?她了解到位于博园路的安亭农业生态园是上海市特色农业体验点,“四季采摘”已经成为很多市民家庭日的选择。在文化部门的促成下,双方一拍即合,经过2个月的策划和布置,几百件药斑布营造出一个清新朴素的“蓝白世界”。
走进生态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道“蓝色瀑布”:一匹匹清冷透亮、花纹典雅的药斑布直挂而下,颇为壮观。柳玉成正在为大家介绍药斑布的起源和制作流程。温润的白,典雅的蓝,渲染了江南独特的美。
进入寒假,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来到农业园体验非遗传统文化。小朋友们特意穿上了喜气洋洋的传统服饰,现场制作药斑布红包。柳玉成高兴地说,“中国红”遇上“中国蓝”,更有年味!孩子们拿起线头舔一舔,穿过针眼,“哎哟,有模有样的嘛!”一旁的妈妈调侃着说。“很开心!过年可以用自己缝的红包装压岁钱咯!”第一次尝试针线活的郭恺琪笑着说。“让非遗在年轻一代生根发芽,这是我作为传承人的责任。” 柳玉成骄傲地说。
“天然氧吧”里,绿树成荫,景色宜人,在体验传统非遗时欣赏绿叶、流水,感受生态艺术氛围。沿着竹林小道,一座小舍映入眼帘,仿佛眼前的世界被滤色,唯独留下蓝白相间的视觉体验,心也随之静下来。在这近50平方米的小天地,香囊、围巾、包包……摆满了药斑布文创作品。正对面由252块药斑布纹样组成的“打卡墙”,吸引了记者的眼球。“这是从门把手上拓印出来的狮子花纹,这是安亭小学生印出来的蝴蝶,这是阳光家园残疾人的创意……每一小块蓝印花布,都是故事的一角。”柳玉成如数家珍地介绍。
柳玉成的得意之作《千古常青》,将非遗技艺与本土题材完美结合,布面上枝繁叶茂的盛景描绘的是被誉为“上海第一树”的古银杏树,这棵树在安亭扎根了1200多年,是嘉定历史的见证者。
柳玉成告诉记者,刻花版、手工刮浆、手工染色、手工刮白、手工晾晒,印染的所有工序都离不开“手工”二字。虽然印染流程中有不少环节可以用机器代替,但在刻版、刮浆时,经过一刀一刀,一步一步的操作,会让作品浸润人的情感和温度。传承基地通过实物展示、操作体验、手工缝补等方式,让市民充分感悟非遗文化的魅力。
这个体验基地刚刚落成,就受到了同济大学的关注,即将在这里合作开设教学实践示范课程。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国家级建筑规划景观教学实践示范中心副主任中心王珂说:“我们这个课程鼓励学生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寻灵感,激发创意,面向全校学生,尤其受到国际留学生的欢迎。”
谈到药斑布文化的传播,柳玉成感叹:“要让更多人认识药斑布,喜欢药斑布。”她将药斑布的印染技艺原汁原味地呈现,市民可以在这里学习打靛、建古法缸、设计、刻板、刮糊、染制,最终做出一幅独一无二的药斑布。
随着近些年环保之风兴起,植物染料又重回人们视野。“药斑布的传统染料是蓼蓝草,我们计划在生态园辟出1亩地,体验项目就从种草开始!”柳玉成充满期待地说。
安亭药斑布基地地址:博园路4285号
体验时间:9:30-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