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党建引领产城融合的出圈密码
在嘉定汽车城核心区,安亭镇党委以党建引领为“方向盘”,将F1赛事的全球流量转化为产城融合的“加速度”。3公里安驰路沿线,10平方公里范围内,党建“红色网格”串联起4大产业园、3家龙头企业和10余个文旅展区,书写了“以产兴城、以城聚人”的高质量发展答卷。这场“赛事搭台、党建赋能”的实践,如何成为超大城市治理的“安亭样本”?
提速形成“创新生产圈”——创新港产业园区的“理想湾”实践
2025年F1赛事期间,嘉定区第一家“理想湾”党群服务阵地——创新港·理想湾党群服务站内人头攒动。一场题为“促进人工智能与智能汽车深度融合的路径”的研讨会在此举办,吸引了来自上汽大众、蔚来汽车、华为云等70余家企业的专家代表参与。

诸如此类的研讨会在这里不算罕见,创新港·理想湾作为产业党建的重要载体,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功能枢纽。去年,安亭镇升级改造“创新港·理想湾”党群服务站,打造一站多点、一站多源、一站多能的“理想湾”产业集群枢纽平台,积极打造“产业三会”平台(即产品推介会、问题对接会、产品发布会),有力支撑区域融合发展。建立“企业会客厅”“龙头企业经验分享交流会”等技术交流的品牌平台,完善面对面信息互通机制,促资源互融,共享共通,构筑集党员教育、人才服务、产业促进等为一体的服务矩阵,实现“建一个组织、带一个集群、兴一个产业”的同频共振效应。2024年以来,共开展企业座谈交流、工程师面对面等专业服务9场,开展各类活动、研讨、论坛达150余场。同时,园区正在搭建专属中小微企业的交流平台,为园区企业提供更多增值服务和空间。
如今,理想湾阵地矩阵作为实践带“创新生产圈”的核心支点,将党建链融入服务链、创新链和产业链,实现了服务能级的全面升级。在这一创新机制驱动下,服务半径已从单一阵地拓展至“院(科研院所)—企(企业)—园(产业园区)”协同发展新维度,校企互动和校湾合作不断强化,服务黏性显著增强,有效推动企业党组织、产业园区、科研院所等成为聚产强链提能的关键领军力量。通过开展“链上行动”,发挥上汽大众、上海国际汽车城(集团)有限公司、蔚来汽车等龙头企业“链长”作用,形成了“链长驱动、共同体发动、全链行动”的产业党建工作格局。这一创新实践不仅实现了产业上下游、产学研、大中小企业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更通过安驰路党建引领产城融合实践带建设,切实促进了嘉定区汽车“新四化”产业集群党建共同体高质量发展。
破壁建构“产城生态圈”——安研社区的“产业型社区”治理样本
产业升级离不开人才集聚,而人才的归属感则依赖于社区治理的精细化。距离创新港仅800米的安研社区,是个典型的产业社区。超过三分之一的社区居民就职于周边企业。对如何发挥产业社区的优势,推进产业社区居民深度交往融合,安研社区探索出了自己的治理之路。

通过“四百”大走访,安研社区梳理到群众反映大、关注度高的民生需求。如毗邻园区有大量车辆违停到小区周边道路,严重影响了社区居民出行。为此,安研社区党支部第一时间和汽车创新港党委取得联系,牵头搭建“社企园协商议事平台”,探索出“潮汐式”车位共享方案。
“起初,居民反对声很大,大家担心外来车辆会影响小区安全和环境卫生。”安研社区党支部书记范丹回忆道。为此,社区先后召开7次协商会议,邀请园区管理人员、企业代表、社区居民共同参与讨论最终敲定方案:提前向车位产权人申请,并征得产权人同意。在工作日早8点至晚5点,开放车位给园区职工使用。
汽车创新港党委书记孙美玉说:“通过‘社企园协商议事平台’,我们制定了详细的《社企车位共享公约》,其中包括使用时段、收费标准、违规处理等内容,确保各方权益。”同时,在协商会中还了解到社区居民就餐难,所以园区就决定以“睦邻”姿态向社区居民开放园区美食城和便利店,有需求的居民可以办理园区“消费卡”,居民生活需求就得到了解决。自此,社企园的共建共治,越来越像在演奏一首和谐的交响曲。
然而,方案的顺利落地只是第一步。为确保方案长效运行,安研社区党支部与创新港党委签订共建协议,共同制定员工“双向评价表”,评价内容包含了规范停车、参与社区活动等,党员带头遵守公约,并监督企业员工参与社区共建,助力园区企业了解员工“8小时外”的表现,并将“双向评价表”纳入对员工综合考核评定,评分结果直接影响员工晋升发展。复旦大学韩福国教授评价道:“这种机制体现了全过程民主协商的精髓。通过规则界定各方权责,让多元主体在参与治理时有章可循。”
全力筑就“宜居生活圈”——安驰路实践带的协同治理实践
破解街区协同治理难题,是打通安驰路党建引领产城融合实践带“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前不久,在安驰社区万立城(公寓住宅),沿街商户店主与小区业主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破解日益突出的非机动车充电难题。

万立城属于高层公寓住宅,业主电动车持有数量多,小区原有的充电桩已远远无法满足业主的充电需求。更棘手的是,沿街商铺工作人员和外卖骑手的充电需求日益增长。“我们配送快递大都是电动车,每天都要充电,但小区不让外来车辆进入,每次找充电站点是个难题。”快递小哥徐晨海道出了新就业群体的困境。
安亭一片区街区党支部书记秦佳良收到问题诉求后迅速行动,召集沿街商户代表、居委、业委会、物业、电信部门多次协商,最终达成共识:在万立城小区范围内的沿街区域增设电动车智能充电桩,由电信公司选址并承担全部建设费用和后续维护。
上述案例的成功解决,既是安亭一片区街区党支部开展走访联系、扎实做好群众工作的映照,也源于新兴领域党建和“多格合一”工作的双向奔赴。面对辖区内人口密集、商铺林立、管理复杂的挑战,安亭一片区街区党支部在综合网格层面被多方赋能,使得这个新兴领域党组织能联动公安、市场、城管、城运等“融合型网格”力量,集结安驰路沿线单位,并牵头成立汽车城街区理事会和片区共治委员会。通过党建联建、产业联动、服务联享等,以街区党建引领各类型主体形成合力,更好打造产城深度融合发展标杆,将安驰路党建引领产城融合实践带塑造得更有韧性、更有活力、更有魅力。
依托汽车城街区理事会和片区共治委员会的高效协同机制,城市治理效能持续释放。不久前,通过汽车城街区理事会和片区共治委员会,小区“打开大门”,开放地下停车库,实行“两小时免费临停”,解决了万立城街区路面停车难题,拉动了整个街区的客流量,形成了街、商、社共治共享的良好生态,进一步激发了产业街区的活力,形成“生产—生活—生态”闭环。
从创新港的平台赋能到安研社区的治理创新,再到安驰路的协同共治,安驰路产城融合实践带构建起“多元主体共治、多层协商共谋、多方联动共推”的基层治理新体系,实现实践带各类主体投身城市建设发展和治理服务。正如F1赛道上引擎的协同轰鸣,安亭镇正通过党建引领,合力奏响产业、城市与人文高质量发展的“协奏曲”,真正做到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以城聚人,书写人民为中心的“安亭答卷”。
